close

抗癌16年,徐教授的「氫路歷程」

「徐教授,您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跡」。第16年個年頭了,作為抗癌「幸存者」的徐教授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人同他講過這句話了,這些人不是心存惡意,而是對「與癌共存者」的衷心贊嘆。患了惡性膽管細胞癌,徐教授究竟是如何為常人之所不能為呢?

 

 

01癌症小知識

 

 

癌症,又稱惡性腫瘤,它是100多種相關疾病的統稱。人們身體內所有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,細胞增長和分化可滿足身體需要,這種有序的過程可保持人們身體健康。然而,機體內某一局部組織細胞的過度增生,就會形成腫瘤。惡性腫瘤的細胞能侵犯、破壞鄰近的組織和器官。而且,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,侵入淋巴管血管或者是其他途徑,被帶到其他地方繼續生長,形成了一個與原發部位腫瘤相同類型的腫瘤,這就稱之為腫瘤轉移,或稱轉移癌,常見的轉移途徑包括淋巴結轉移血管轉移,以及種植轉移等,多數癌症是根據他們起始的器官或細胞類型來命名的。

 

 

 

02早發現、早診早治是獲得良好預後的關鍵

 

 

許多人都嚮往詩和遠方,當年,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徐教授也不例外。多次被判為血管瘤的體檢結果,身為研究肝臟病醫生的徐教授並沒有多加留意,「那個時候,感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,並不希望自己患上腫瘤」,徐教授說道,「大部分人都有傾向於好結果的一種心態,我自己也不例外」。然而,2006年一次偶然的PET-CT,醫生給了一個令他震驚的檢查結果,「你這個是肝癌早期」,徐教授這時才發現自己的肝臟裡面有一個東西,「癌症離我們太近了,說不定哪一天癌症就找上你。我做醫生幾十年,接觸和治療了很多癌症病人,但是過去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得癌症。」作為醫生的他怎麼也沒想到就這樣突然發現自己患上了癌症,而且還是肝癌腫瘤中較為惡性的膽管細胞癌。

 

癌症有多種類型,不同部位或不同階段發展所需的時間可能不同。因其隱蔽性,許多癌症形成需要的時間較長,可能五年、六年,也可能十年、二十年以上,如,胰腺癌的形成大約需要十餘年,腸癌的形成多在25年左右,肝癌通常需要10-20年的時間,這容易導致許多患者錯過早期治癒的機會。徐教授提醒到,早發現、早診早治是癌症獲得良好預後的關鍵。「像我,因誤診、延診差不多八年時間,如果能早一點發現,早一點治療,可能現在的恢復效果會更好」。徐教授建議大家,由於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忽視, 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到醫院做系統體檢。

 

 

 

03「與癌共存」的治療理念

 

 

 

發現自己患了癌症後,徐教授做了一些研究,根據文獻顯示,膽管細胞性肝癌患者手術後5年生存率僅5%左右,且有最新文獻表明,按照常規標準治療,膽管細胞性肝癌患者放化療後的「中位生存期」僅為19個月。為此,徐教授看淡了生死,放下了生命的包袱,在同兒子告別後,他拒絕了 「標準治療」,自己為自己「想辦法」,他採用了以調節天生免疫為主的多靶點「聯合免疫治療」方法,同時輔以吸氫進行康復治療,事實證明,他的辦法確實有效。

 

徐教授多次強調,癌症並不可怕,癌症是可以活下來的,多年的抗癌經驗和研究,徐教授形成了「與癌共存」的治療理念:癌症初期,我們力求治癒;癌症進展期,一定要謀求與癌共存,長期有質量生存;一旦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,盡量保持病人最後的尊嚴。「這是我自己這麼多年來形成的一套治療理念,\\’與癌共存\\’,只有與癌共存才能生存下來,生存下來才是硬道理。我很希望我們醫院新一代的年輕醫生也能夠傳承這樣的理念,盡量多幫助一些病人有質量地活下去。」

 

癌症是可以預防的,可以治療的,癌症治療的根本目標是要能讓患者活下來,長期活下來,徐教授告訴我們,一旦發現患了癌症,首先要重視它,控制癌症惡性細胞,如果它不受控制,容易變成「永生」細胞,發生轉移,進而侵佔我們「整個身體」。我們要做的就是控制它、減少它、努力消滅它;如果消滅不了,那就努力做到與癌共存,盡力保障患者生存的質量。其次,要保持心情愉快,放下生命的包袱,其實許多癌症病人,不是死於癌症,而是死於心理,死於癌症引起的恐懼,死於癌症引起的悲哀,就是常言道的「哀莫大於心死」。最後,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、樹立良好心態、營養平衡、適當運動。

 

04治療效果的「功」與「過」

 

 

癌症治療的方法很多,一般以綜合治療為原則,包括手術、放療、化療、分子靶向治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等。一般來講,癌症早期首選是手術治療,根據手術術後病理類型以及免疫組化結果,會選擇其他治療方案,比如放療、化療或者內分泌治療。如果手術切不乾淨,根據術後病理,可以給予適當化療或者局部放療,也可以進行內分泌治療、分子靶向治療等。

 

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其優缺點,很難評價其治療效果的「功」與「過」。

 

開刀手術依舊是絕大多數腫瘤首選的治療方法,一方面,手術切除療效直接,且早期進行切除完全的腫瘤有治癒的機會,另一方面,手術切除沒有生物抵抗性,不像腫瘤對放療存在有敏感性的問題。然而對於中晚期的患者,即使開刀手術很成功,但由於癌症瀰漫性、快速性的特點,加之環境、生活、飲食、大氣污染等因素的影響,短時期內復發的概率依然比較高。

 

「我還要繼續接受化療嗎?」這是化療失敗者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。化療,尤其是「最大耐受劑量」的「嚴苛」化療,可以抑制機體免疫功能。患者體內的腫瘤會進化,癌細胞會相互競爭而產生 「選擇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在接受治療以前,腫瘤內部就存在對化學物敏感的和抵抗的兩種癌細胞,因利用能量和佔據「領地」的競爭,這兩者相互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。在進行高劑量化療藥的嚴苛治療後,敏感細胞被消滅,意味著其中一位「競爭者」被消除,平衡狀態被打破,抵抗性細胞沒了「敵人」的對抗,就會從抑制狀態轉為快速生長。這就是為什麼傳統化療後腫瘤可以縮小,但為時短暫,一段時間後往往更快速生長的原因。事實上,現有的治療會促進癌症的轉移,化療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化療有反作用,即不僅不能殺滅癌細胞,而且能促進腫瘤生長。因此,接受化療一定要慎重。

 

化療有效的包括:淋巴癌、卵巢癌、乳腺癌、小細胞肺癌、腸癌、睪丸癌、兒童白血病、神經母細胞瘤、橫紋肌肉瘤;

 

有較好效果包括:絕經前乳腺癌、骨肉瘤(術後);

 

有一定效果:多發性骨髓瘤、晚期乳腺癌、結直腸癌(改善);

 

基本無效:胰腺癌、原發性肝癌;

 

無需化療:原位癌、早期肺癌、早期胃癌、早期腸癌(有效手術後)。

 

徐教授介紹到,就膽管細胞肝癌而言,一般化療後,復發概率較高,治療效果甚微,最新的一份研究數據也顯示,對於膽管細胞肝癌,接受了化療與不接受化療後的生存率基本重合,因此膽管細胞肝癌接受化療更要特別慎重。

 

 

05吸氫康復治療小知識

 

 

疼痛、治療過程中對身體造成的損傷等都會給患者留下或小或大的「傷痕」,雖然已經治癒,但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可能都留有不同程度的「疤痕」,康復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、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,讓患者預後生活得更好。

 

徐教授也常說,治療佔30%,康復佔70%,對於術後的癌症患者來說,預防復發和轉移最為重要。

 

在長期的研究中,徐教授發現吸氫治療是目前有效的康復治療。

 

氫氣具有高穿透性、高選擇性和高安全性,這些特性為治療癌症提供了條件。第一,氫是一種「有主見」的選擇性抗氧化劑,它會消滅壞的自由基,對好的自由基秋毫無犯。第二,氫能抗炎症,炎症是許多疾病的罪魁禍首。第三,氫可以調節細胞信號轉導通路,保護細胞線粒體。第四,氫對心腦血管疾病、呼吸疾病、癌症等一百多種疾病都有積極的作用。近年來的治療案例也證明,氫在減少放化療副作用、控制腫瘤進展、穩定腫瘤指標、緩解疼痛方面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,因此完成了常規治療後的癌症病人,建議使用氫氧呼吸機,長期居家康復使用。

 

想要獲得更多相關資訊,可聯絡以下連結:

沒有氧氣活不了,沒有氫氣活不好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氫鬆擁有健康美麗 的頭像
    氫鬆擁有健康美麗

    氫鬆健康好簡單的部落格

    氫鬆擁有健康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